蚁后身粗如食指!厦门汀溪水库多处白蚁巢被端掉
[日期:2016/6/8] | 发布者:漳州市芗城区胜发白蚁防治站 |
俗话说“千里之堤溃于蚁穴”,白蚁个头虽小,却喜好开路挖洞,对堤坝构成极大的威胁。如今正值白蚁繁殖期,在同安汀溪水库附近,防治白蚁的工作人员异常忙碌,他们凭借多年经验,挖到了10年以上的白蚁老巢,生擒蚁后。
但是,光抓白蚁还不够,他们从挖沟钻洞到“诱敌埋伏”,采取一系列措施严防死守,确保白蚁上不了堤坝。
长时间巡查
十年以上的白蚁巢被挖出
近日,防治白蚁的工作人员来到汀溪水库第五副坝,在草丛里仔细搜索白蚁巢穴。这样的工作在汀溪水库旁边已经持续一个星期了。
“我们会根据蚁路、粪便,判断这里有没有白蚁。”厦门兴宁白蚁防治有限公司业务经理雷启华说,他从事白蚁防治工作已有40多年,经过几轮巡查,他和同事在坝坡上没有发现白蚁的踪迹。
于是,他们将搜索范围扩大到堤坝旁边的树林,果然发现了白蚁的踪迹。他们把小木条伸进蚁路,再抽出小木条放到鼻子旁边嗅一嗅。“白蚁会啃食木条,分泌出 蚁酸,蚁酸的味道越重,这就说明这里离主巢越近。”雷启华说,这是白蚁数量多、活动密集的表现。终于,在距离堤坝3米多远的土层下,一个大型白蚁巢被发 现。
工作人员拿着锄头,顺着蚁道一路向前开挖,在深约60厘米的土层下挖出了白蚁主巢。只见主巢直径约有50厘米,内在通道层层叠叠,纵横交错,俨然一个大迷宫。“这个巢穴至少存在10年了。”看着四处逃离的白蚁,雷启华说,这是黄翅大白蚁,繁殖能力特别强。
白蚁也狡猾
筑巢分为主巢和副巢
但是,端了白蚁的老巢只是开始,生擒蚁后才是关键。他们小心翼翼地一层层剥开主巢,躲藏在深处的蚁后总算露出了真面目——它正缓慢扭动着白色的身躯,体型是一般白蚁的三四倍。
接着,工作人员在不远处又挖到一个白蚁巢,但仔细一看,只是副巢。雷启华说,如同狡兔有三窟,有些白蚁也会多筑几个巢,分为主巢和副巢,但主巢里才有蚁 后和蚁卵。工作人员继续追击,又挖出两个副巢,才最终找到主巢。这个主巢呈灰黑色,布满密密麻麻的孔洞,直径约20厘米,雷启华剥开主巢的一角,黄色的蚁 卵出现在眼前。“这是黑痣土白蚁的蚁巢,筑成有3年左右。”他说。
“堤坝旁最常见的白蚁就是黄翅大白蚁和黑痣土白蚁。”雷启华说,白蚁巢穴距离堤坝仅有数米,所幸已被发现处理,否则后果难以想象。随后,他们在白蚁巢穴处喷洒白蚁粉,斩草除根。
【揭秘】
白蚁喜欢喝水
常在大坝旁筑巢
“白蚁的特性之一是喜欢喝水,会在靠近水源处建造巢穴,大坝及周边是它们最喜欢的场所。而一旦它们筑了巢,就开始四处打洞开路觅食取水。”汀溪水库管理 处工程技术科科长魏玉梅介绍,水会顺着这些孔洞、缝隙渗出,进而造成堤坝垮塌,因此对水库、大坝来说,白蚁是致命的威胁。除了日常喷药防控,每年四月至五 月、九月至十月,他们还会针对白蚁进行两次综合防治。综合防治中,除了寻找、消灭蚁巢,另一项工作就是严防死守。
据介绍,防守分为两 种,一种是挖坑钻洞、层层设卡。工作人员先在坝坡下方挖一条宽30厘米、深40厘米的隔离沟,
埋下毒死蜱,这是第一道关卡。随后,工作人员在坝坡上每隔一 米处,钻下30厘米深的孔洞,再次灌入毒死蜱。当数十个孔洞立在坝坡内,一道看不见的防护墙被筑起,第二道关卡形成。最后,在坝坡附近,工作人员还会大面 积地喷洒药物。如此一来,当白蚁大军想穿过坝坡取食时,在半路上就被消灭殆尽。
另一种就是诱敌深入、重重埋伏。工作人员在堤坝周围埋放诱饵箱和诱杀管,里面放着白蚁喜欢的甘蔗汁和新鲜木屑,再加入白蚁药。白蚁被吸引过来享用美食的同时,也服下了毒药,产生精神紊乱,回去后互相撕咬,达到毒一只杀一片的效果。